Monday, 2 December 2013

不想

人不自覺有了依靠,會不知覺的失去“我自己也能做到的能力”。

依靠會消失,不會一直都在。我不想依賴你,因為總是會有失去的感覺。

獨立真好。要自己起床、要自己去買飯、要自己下班,不可依賴,那才是一直的我。

Friday, 25 October 2013

發了一個夢

昨晚,吃完晚餐,懶洋洋的回到系館帶上筆電到院圖休息。二樓的院圖並沒有打開閱讀區的燈,是那麼舒適地,我直接趴著睡著了。

我一個人站在一個陌生的城市,擁有一定高度往下看一個不成比例的建築、湖(還是農田?),中間為分界線,左右下方為不同建築形態,我一個人站在分界線上觀察著。我開始好奇開始移動,沒有遇見我認識的人,我想要往下走努力找出口,卻懷疑著那交通道路車來車往是出口嗎。

當我往下走到建築旁,貌似可以進入參觀的建築,我進去了。看見豪華設計,遇見一個怪叔叔,說什麽要帶我去找他的誰誰誰,我開始害怕,拒絕後一直往外走,開始走向我懷疑的出口,是斜坡,我一直滑下去還未到停頓點,我驚醒了。醒來,只有我一個人,一個人在院圖里呼吸,當下的溫度是孤獨的。

最近,感覺很孤獨,一個人站在分界線上,一個人走著,告訴自己不要掉落。

Saturday, 12 October 2013

隨記

“我覺得,........。”“我覺得這樣子............。”

我覺得,我覺得,我覺得,我覺得。每個人都發表了他/她的意見。那誰會去怎麼樣的人的意見呢?就是,把話說得鏗鏘有力、頭頭是道的人 (實際上不懂是有適合的嗎?) 或是向來霸氣不願認輸的人。這些就是一些比較沒企圖心或說話較沒有說服力的人跟著。

打從一開始,我應該穩住腳步,不呈現我隨性的狀態。

Thursday, 10 October 2013

想起

想起 小時候,忘了高中還是初中還是小學,當哥哥想看漫畫又不能把妹妹拋下的時候,便把妹妹一起呆在漫畫小店,他看他的,說等他。

我就是不愛看漫畫,剛好那裡有一排翻印的書籍,一些勵志或是mark類型的書,我便會挑一本來看等哥哥。

今天坐在誠品看書,努力的珍惜這一切。在房裡看書,想著回家時哥哥是否會說他想看漫畫,說等他?

Sunday, 22 September 2013

隨筆

只是假裝說得自己很忙碌似的,只不過想要你在乎我多一點。

何必要顯得自己那麼有個性呢。去你的。

Wednesday, 18 September 2013

隨記

中秋節的前一晚,走到K館上班的路上,抬頭一望月亮可真圓。見到一些學生拖著行李回家過4天的連假,感覺可真棒。雖然不會有回家的慾望,不過特別想念家鄉的食物。

我愛吃福建面。我愛吃有蛋黃的月餅。我愛吃紅豆冰。更愛吃媽媽煮的菜。

Sunday, 15 September 2013

讀書筆記2

這星期展開我新學期前的充實生活,主要是因為接待了大陸的朋友們,也因此認識了生在不同環境的朋友。

接待大陸朋友這個期間,我讀了lean in,讀了一段話,祖克柏告訴作者「想要人人喜歡,會局限自己的發展」,他解釋了「如果想要改變,就不可能取悅每個人;如果你真的取悅了每一個人,就表示你的改變還不夠大」。

有時候會問自己,要做什麼事情自己才算是有改變?要做什麼事情是會充滿熱情的?要做多少事情才不會忽略身邊每一項事情?要做什麼事情,都可以讓每個人都對自己好感?要做多少事情,才會讓自己覺得很優秀?

接待大陸朋友也許又是微改變的開始,跟他們挺友好的,也總是會有不同的觀念刺激着我。當然不怎麼理我的朋友,便是隨緣隨緣再隨緣。我不能強求說,你是我的buddy,我就要與你共度生死。

這本書還繼續閱讀中,她告訴女生們不應該有男女刻板印象的觀念,女生更應該自信勇敢的選擇。當自己的成果沒有被人肯定時,我們必須為自己爭取。也告訴了我,我必須自信起來。

讀書筆記from挺身而進

Saturday, 31 August 2013

讀書筆記





有時候我和他望去一個角度的時候,我問他,你看見了什麽?他說這個;我說不,是那個。這或許是心中的思維和心態的不同,所看待的事物因而有差異。

越是成長,看的事物變多變繁雜,反而心裡所感受的事物越來越少,是被思維限制了還是什麽呢?書本上寫到,我們在生活里常對於不在自己觀念範圍內的東西,往往看不見。


哲學家柏格森說:「眼睛只能看到心願意理解的事」。


何必限制著自己?嘗試讓自己用心去理解不在自己範圍的事物。



讀書筆記from賴聲川的創意學